吴涛等: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超压低饱和度油气成因机制与勘探意义
2025-02-07 09:22:15   作者:   点击:4789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全球超压低饱和油气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随着致密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超压低饱和油气资源也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其成因机制引起地质家和勘探家的广泛关注。准噶尔盆地是中国六大陆相超级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腹部地区的莫索湾凸起和莫北凸起发育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藏,属于典型的超压低饱和度油气藏,油气在运移充注过程中形成的传导成因超压与化学压实成因超压的耦合关系、超压-应力耦合效应、圈闭动态保存能力及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亟待深入分析。近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与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开展研究,综合运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Bowers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孔隙度对比法等,揭示了超压低饱和度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富集主控因素,为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5卷第12期。

(1)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泥页岩中的化学压实成因超压开始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储层致密化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油气的主充注成藏期为晚白垩世以来,晚于化学压实成因超压的形成期和储层致密期。

(2)在压力-应力耦合作用下,莫索湾凸起东部和莫北凸起侏罗系的地层压力与断层开启压力十分接近,但明显低于盖层破裂压力,表明由超压引发盖层破裂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引发断层开启,导致相关圈闭失效,这可能是影响莫索湾凸起东部和莫北凸起油气成藏与勘探成效的关键。莫索湾凸起西部地区侏罗系的盖层破裂压力和断层开启压力均明显大于现今地层压力,表明现今的断层和盖层均具有较好的封闭性。

(3)造成腹部地区发育低饱和度油气藏的4个主控因素为:油气充注期滞后于化学压实作用期、储层的启动压力升高、圈闭中有效烃柱高度降低和晚期抬升造成油气散失。化学压实成因超压和储层致密化共同提高了储层的油气充注启动压力;化学压实成因超压降低了油气充注储层的有效空间及烃柱高度;压力-应力耦合效应可引发断层相关圈闭失效;晚期构造掀斜引起的抬升运动导致早期油气藏中的油气散失。因此,四大要素的耦合作用主导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超压低饱和度油气藏的形成。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412003

图片 1.jpg


附件:吴涛等: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超压低饱和度油气成因机制与勘探意义.pdf